笔下文学

繁体版 简体版
笔下文学 > 爆改华娱:大汉天威 > 章十 · 营销

章十 · 营销

他希望自己可以名垂青史。

以后这世上,每一个学电影的人,都要背诵他的名字,这才是他追求的事情。

考虑到在锦城宣传相关的事情,秦幽也跟这个酒店达成了合作,签了合同。

会在他们酒店这里,开一个记者招待会,作为在锦城的预演、预售的活动场地。

这对他们而言也已经够了,因为他们还没有开到全国各地,主要是在巴蜀地区。所以只要在巴蜀地区有流量,打这个gg,对他来讲已经够了。

不仅要和这些演员吃一顿饭,连络一下感情,确定下部戏也可能会用到他们。

秦幽还和当地文旅局的人又吃了顿饭,可以说是方方面面一点都不落下,那叫一个处事圆融,长袖善舞。

等秦幽迷迷瞪瞪连吃了好几顿。晚上回到自己的酒店房间的时候,突然听见有人在敲门。

秦幽开门一看。

“学姐?你怎么来了?”

杨雪抿嘴一笑,眼波流转:

“导演,我是来听你讲戏的。”

秦幽心里顿时升起一股异样的情绪:

“好,本导演好好给你讲讲。我就欣赏这种爱进步的年轻人。”

“哪有,我正人君子来的……”

……

娇苒嫩初啼,一夜鱼龙舞。

……

又过了几天,秦幽得到通知,电影已经过审了。

接下来的问题,就是在什么档期上映。

在当前这个年代,冬天以后最大的档期就是贺岁档。

这个时候还没有春节档,只有一个贺岁档。

而这个贺岁档的概念,也是刚子开创的,这都是韩三评一力推动的。

所以秦幽想要票房的话,其实也没得选。

要么就只能等到明年;

要么就只能直接在贺岁档去上映。

时间既然已经定下来了,接下来,秦幽通过韩三评的关系,跟冯小钢说了一声。

因为贺岁档这玩意儿,本来就是人家每年的自留地,咋咋呼呼地闯进去,不跟人说一声,确实是不礼貌。

短期来看,自然无所谓,但是长期来看,这不平白给自己造一个敌人吗?

没事儿树敌,这不精神病吗?

冯小钢那边给的回应也很有意思,他只是托韩三评送过来“后生可畏”四个字,以及他的个人的联系电话,说以后有空合作。

态度相当不错了。

其实这个时候,刚子还不是未来那种顶级大导演的姿态,因为基本上每天都在挨骂。

他和他老婆徐凡结婚,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,就是因为两个人难兄难弟,名声都非常的差。

互相理解,抱团取暖。

这个时候大家称呼冯小钢的第一印象还是冯裤子,认为他是王说的一条狗。

没人在乎,也没人有兴趣了解他真正的想法。

其实要不是秦幽是穿越者,他对冯小钢也没那么尊重。

要不是知道《芳华》这部电影,里面全是醋,一点饺子都没有,也不称呼冯小钢为冯导。

这些场面上的活儿已经摆平了,剩下的阻力,也就仅限于观众捧不捧场了。

至于地方院线,会不会播映这部电影,那就不是秦幽要考虑的事情,这是韩三评该干的活。

至于秦幽能做的,那就是提前把预告片这个概念,给它搞出来了。

秦幽剪了一版超简略的预告片,不到两分钟。

虽然不长,但是却把最经典的几个镜头,全放进去了。

因为这年头,互联网还非常不发达,网速也卡的人脑瓜子疼。

好比说,大学里面有一个人下电影,整栋楼都要断网,就能卡到这个地步。

秦幽准备进入互联网这个平台,尝试把预告片发出去。因为这也是他影响力的主要阵地。

他毕竟是写了一大堆书,也算顶级的畅销书作家,在当前这个年代,属于是石器时代的开拓者,名声还是很大的。

有不少人都读他的书,基本上,在整个青年一代,大学生也好,高中生也好,初中生也好,都听说过他这个人,都看过他的盗版书。

不仅在各大视频网站,甚至各大社区,如天涯之类的,进行大量的投放预告片,也买了不少流量。

而且还在自己每本书的背后,以及自己的书友群的内部,大肆的宣传。

当然这个年代还没有qq群,但是也有一个沟通的渠道。

而且由于这两分钟的精华,对于网速的影响不是很大,再加之秦幽买的流量,这一下子直接开始病毒式的传播。

另一方面,秦幽也剪了一个长达10分钟的预告片,借着韩三评的关系,跟全国的各大电视台联系上,尝试投放预告片,来打gg,做提前的预售。

只不过这个年代,电视台的gg贼鸡儿贵,秦幽手里哪怕有200万的预算,也买不到几个正儿八经的gg时段。

最后还是要靠着韩三评的老脸,强制要求各个地方的电视台投送gg,借的是中影的渠道,这才把事情搞成。

秦幽也没闲着,因为电影已经审核完了,实际上随时都可以上映。

所以秦幽提前已经全国到处跑,在全国各大城市,跟当地的文旅局谈判,商议在当地进行,点映、预售的模式。

因为不管怎么说,秦幽他自己的剧组里面还是有不少名人的。

比如说赵本杉、范韦,还有徐争。在这个年代,他们都是在某个领域,已经做到了家喻户晓级别的人物。

赵本杉、范韦他们还要忙着去春晚,所以他们只能参与几个一线城市的活动。

至于更多的二三线城市,还是要以徐争的面子为主。

而且这对地方而言,也是一个提高旅游业收入的好机会。

因为这个年代,娱乐手段实在是太匮乏了,即便是像秦幽这样,跑各地做点映,那也是非常罕有的,几乎已经是史无前例。

以往做这种事情的,基本上都是国外的大片。

秦幽他们来做的话,效果可能没有人家那么震撼。毕竟这年头的风气,就是那么回事。但是多少还是有一些效果的。

而且这也不仅仅是,地方肯不肯配合的问题,他还要跟当地的报刊、记者,花大一笔钱,请他们过来做采访、登报宣传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