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

繁体版 简体版
笔下文学 > 自由穿越,开局三角洲死里逃生 > 第13章 收购实验室,先拿埃迪做个‘体检’

第13章 收购实验室,先拿埃迪做个‘体检’

nzt-48带来的智力爆炸,潘多拉魔盒已然洞开。无穷尽的计算力、洞察力、创造力喷薄而出,但那幽灵般若有若无的副作用,始终是悬顶之剑。

不能沉溺。

亢奋如潮水般退去,冰冷的理性重新占据高地。

大脑,这台因nzt而超频的生物计算机,正以恐怖的速度剖析着眼前的棋局与未来的无数分支。

直接跳跃到《永无止境》电视剧时间线,摘取现成的“免疫针剂”?还是…留在这个电影宇宙的黎明,自己动手?

两种选择的利弊,在思维宫殿中碰撞。

方案一:电视剧时间线。优势,目标明确,“免疫针剂”或其研发者是既定存在,省事。劣势,风险高到令人发指。

无异于刀尖跳舞,暴露的风险高到离谱。一旦被察觉,面对的将是根纳季或范隆之流拍马也赶不上的国家级力量。

更别提,那时的nzt流通可能更广,潜在的豺狼虎豹只会更多、更饿。

方案二:留在此刻,自主研发。

优势,时间。莫拉提前了太多,手握大把原始nzt,从容布局。

此刻的纽约,暗流汹涌不假,但真正觊觎nzt的巨鳄尚未浮出水面,竞争压力小得多。这段“发育期”,弥足珍贵。

劣势,从零开始。研发解药,不确定性太大,资源、顶尖人才、关键技术,哪一样都是吞金巨兽。

念头电转,天平几乎瞬间倾斜。

方案二。

穿越,是他最大的底牌。安全,永远是第一串行。高风险地图?那是蠢货的玩法。留在这个时间点,凭借信息差和nzt赋予的智慧,他有绝对信心后来居上,甚至碾过未来的埃迪·莫拉。

何况,他还有个巨大优势——剧透。,搞出了“伪·无副作用”版本。

路,是通的。埃迪能行,他这个开了“先知挂”,拿到药丸第一秒就开始琢磨解药的穿越者,没理由不行。

目标,明确:找到nzt源头,夺取原始资料,创建实验室,暂缓副作用。

为此,他需要两样东西:钱,以及一把“钥匙”。

钱,背包里的黄金能解燃眉之急,但要盘下一个制药实验室,搞尖端生化研究,还远远不够,而且需要更“干净”的来源。

至于那把“钥匙”……

岳舟的视线,仿佛穿透了公寓的墙壁,落在了此刻或许还在为房租发愁,或者刚刚吞下第一颗nzt,正体验着人生巅峰的埃迪·莫拉身上。

埃迪那独特的,对nzt副作用几乎免疫的体质,是解开nzt迷雾,研制完美解药的关键拼图。

电影里,埃迪的成功,他自身的“特殊性”居功至伟。

行动计划,几乎在念头落下的瞬间便已成型,清淅、高效,每一个节点都闪铄着冷酷的光芒。

第一步,挖出nzt-48的源头。

这玩意儿绝非石头里蹦出来的。必然有个最初的研发机构,哪怕它早已倒闭、被吞并,或项目被雪藏。nzt强化后的信息搜集与分析能力全面激活,一场数字世界的深海打捞开始了。

他不再满足于表层网络的蜻蜓点水,新获得的知识与技巧让他能轻易滑入一些半公开数据库的深处:专利文献库、早期制药公司并购文档、科研论文索引、乃至某些监管机构的尘封记录。

大脑就是最强的搜寻引擎与关联分析矩阵,无数看似孤立的信息碎片被高速拼接、筛选、验证。

“zyonagen pharaceuticals……”一个早已破产,十几年前因一次失败临床试验而销声匿迹的小型制药公司,从信息的汪洋中被他精准地“钓”了出来。

几篇语焉不详的早期论文,提及该公司曾致力于“认知增强化合物”研究,代号模糊,但某些分子结构片段的描述,与nzt可能的化学路径隐隐重合。

几项被废弃的专利申请,亦指向相似领域。

就是它了。信息链虽不完整,但超级大脑的直觉,或者说概率推演,给出了极高置信度的判断——nzt的“祖坟”,找到了。

接着,是钱的问题。

zyonagen早已灰飞烟灭,但它的知识产权、研究笔记、甚至可能残留的设备或样本,很可能被某家资产管理公司打包处理,或被某个大型药企象征性收购后扔进了故纸堆。

岳舟需要“钞能力”开道。

nzt赋能下,金融市场在他眼中变成了一串串可以精确拨弄的代码。超高频交易激活。

匿名离岸平台,黄金兑换的激活资金如同一滴墨落入清水,迅速晕染开来。买入,卖出。他的每一次敲击都踩在市场呼吸的鼓点上,在微小的价格罅隙中攫取利润,甚至利用算法的盲区,掀起小范围的涟漪,然后从容渔利。

短短几小时,初始资金雪崩般膨胀了数十倍。这效率,比印钞机还野蛮,来源却“干净”得多。

资金到位,收购即刻激活。通过在避税天堂注册的层层空壳公司,他开始接触那些可能持有zyonagen残骸的公司。超凡的谈判技巧、法律知识储备和不计成本的财力压制,整个过程被压缩到了极致。

他不问价格,只要速度和结果。

zyonagen所有与“认知增强”相关的研究资料、笔记、专利,任何可能残存的实验记录或样本——他全要。

与此同时,另一条无形的网,也已撒出。

锁定“天选之子”

岳舟将一部分“算力”莫拉的监控中。他需要精准掌握埃迪的动向,尤其是在他开始稳定嗑药之后。

亲自下场?太蠢,容易留下痕迹。他刚从市场“提款”的资金,一部分化作无形的触手,通过暗网,伸向几家“信誉良好”的私家侦探。

任务指令被nzt切割、模糊化,如同打碎的拼图,每一块都指向埃迪·莫拉可能出没的局域,却无人能窥全貌。所有情报碎片,最终汇聚于他,由超脑拼合、解析、交叉验证。

几天后,信息如涓涓细流导入。

“目标人物近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,衣品飙升,谈吐自信……”

“目标频繁出入华尔街,与多名投行人士密会……”

“目标于某酒吧与人冲突,轻松化解,反应与口才惊人……”

“目标似在寻求某种药物渠道,接触了一些地下势力……”

时机,在悄然成熟。

他嘴角那抹掌控一切的冷淡笑意,又深了几分。

第一阶段,达成:资金,源头线索,还有“钥匙”的坐标。

接下来,该去“请”拉这位“天选之子”,来他的实验室……做个“全面体检”了。

太阳穴,一丝极细微的刺痛,针扎一般。nzt的副作用,象个精准的沙漏,开始无声地计时。

岳舟眼皮都未曾撩动一下。

大脑瞬间解构了这痛觉的生理机制,判断在当前剂量与频率下,距离真正的麻烦,还有相当宽裕的时间窗口。

足够了。

足够他把棋盘摆好。

他站起身,舒展了一下筋骨,关节发出一串细密的轻响。

是时候,去会会那位“未来的参议员”先生了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