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

繁体版 简体版
笔下文学 > 元末:朕才是真命天子 > 第590章 终得封王,约法三章

第590章 终得封王,约法三章

第590章 终得封王,约法三章

四月二十三,朱亮祖押着被俘的大理段氏全族回到京师建康,本来礼部还打算搞个高规格的献俘仪式呢,这样一来既能向百姓展示朝廷收复云南的功绩,另外也是做给那几个同行送亲的贵州土司使者看的,让他们知道知道,跟大明作对就是这个下场。

但鲁锦对此表示没兴趣,当初北伐抓到元朝皇帝小铁锅,也没搞过那么大的场面,现在抓到个段氏就大办特办,还给他们脸了,难道大理段氏比元朝皇帝的身份还显赫?

至于震慑那几个土司使者,这就更没必要了,他们就是跟着押送段氏的队伍一起来京的,段氏狼狈的惨状他们早就看了一路了,难道还不知道对抗朝廷的下场?完全是多此一举。

于是最后就只在午门处办了个简单的献俘仪式,对于段氏全族的处理,虽然是二方面军的总训导官高耀做出的决定,但鲁锦也默认了下来。

段氏全族的成年男子全部抄斩,育龄妇女勒令改嫁给南洋移民为妻,未成年子女也可以活命,但要等明年流放澄州充军,把这些人都扔去北海道。

如此一来,段氏的成年女眷和未成年子女,分别一南一北扔到海岛上,量他们也翻不起什么浪花。

不过献俘阙下虽然没有大办,但鲁锦新纳了五个妃子,给那五家贵州土司派来的使者封官,还有给朱亮祖封王之事,还是大操大办了一把,主要是为了让那几个贵州土司感觉到皇帝的重视,以及朝廷的威严。

四月最后一个星期的周一大朝会上,由礼部尚书钱用壬当场宣读圣旨,由于五大土司顺应天意,归附朝廷,并出人出力,协助天兵征讨云南,立有大功,于是分别封思州田氏,思南田氏,播州杨氏,水东宋氏,以及水西的彝族首领阿画,为五人同为贵州行省参政,同时又给了他们五家几个府同知,以及县主簿的职位。

五家的代表也分别上前谢恩,另外鲁锦又赏赐了一些金银锦缎,还有番薯、土豆、辣椒、玉米、烟草等物的种子,并嘱咐几人回去之后务必配合行省各级官府,做好良种推广事宜。

五家的代表也当即答应下来,尤其是水西的彝族土司阿画,他最在意的就是朝廷答应的那些高产作物,若是能把这些种子带回去,他们彝族那些山民的生活也能好过一些,为此阿画甚至专门把小儿子霭翠派了过来。

至此,贵州暂时就形成了朝廷与五大土司共治的局面,由朝廷派遣流官担任贵州的各级主官,土司担任没什么实权的副职,用来暂时安抚住他们。

至于在贵州彻底改土归流,这事真急不来,如果靠武力清剿的话,就贵州那到处都是山的破碎地形,再加之明军人生地不熟,连当地的语言都不通,那就等着陷入治安战的大坑里吧,可别忘了贵州就是最适合打游击的地方

而现在,只要暂时维持住稳定的局面,再持续迁移汉民过去,一边筑城一边修路,再把五大土司的各家子弟留在京城读书,一来可以扣做人质,二来也能加速这些土司的汉化。

二三十年之后,贵州的城池筑好了,朝廷在贵州有了稳固的据点,迁移的汉民百姓也有了,熟悉了对方的语言,进军的道路也通了,到时候随便找个理由就能把这些土司裁撤掉,真的不用急于一时。

原历史上朱棣在贵州改土归流,正式设立贵州行省,那也是有前面他爹朱元璋花了一代人的时间打下的基础,不然朱棣也不可能成功设立行省。

而当时朱棣裁撤土司的理由是什么呢?说起来很扯淡,就因为两个土司争抢贵州的一个朱砂矿坑,因为这事打起来了,朱棣就把两家各打一顿,直接趁着这个机会扩大朝廷在贵州的存在,顺势就设立了行省,而现在鲁锦要做的,就是打基础。

宣读完五大土司的封赏之后,紧接着就是朱亮祖的了,不过这货一回来就被鲁锦收走了二方面军司令的大印,虽然对此早有预料,但还是让朱亮祖心里颇不是滋味,暗自吐槽,真是飞鸟尽良弓藏啊,这才刚打完云南,鲁锦就把他兵权收了。

不过等他听到钱用壬当朝念道,齐国公朱亮祖,历经百战,前后收复江苏、山东、河北、贵州、云南五省之地,斩俘无算,积功升为常山郡王,加太子太保,赐蟒服,并封其父为正一品特进荣禄大夫(散官),其母为正一品诰命夫人,其妻同为一品诰命,另赏赐银元一万块的时候,朱亮祖瞬间感觉什么都值了。

大丈夫戎马一生,斩敌酋献于阙下,立功封王,封妻荫子,此生无憾矣!

当晚宫中大摆筵席,朱亮祖直接喝了个烂醉,第二日酒醒了才被人喊入宫中。

鲁锦正在芸香殿办公,就见到这厮穿着一身崭新的蟒袍被带了进来,头都没抬的就问了一句,“酒可醒了?”

“醒了醒了,嘿嘿,陛下勿怪,俺这昨日不是高兴吗,这一高兴就多喝了几杯,陛下派人叫俺可是有事?”

“是有点事,主要还是关于你的赏赐问题,有些事不好在外面说,所以朕还是私下里给你说清楚。”鲁锦这才放下笔抬起头看他。

“哦,关于我的赏赐?陛下请说。”朱亮祖一听跟赏赐有关,连忙打起了精神。

鲁锦一指旁边,“你自己搬个凳子坐下再说。”

“多谢陛下赐座。”

朱亮祖连忙答应一声,自己拽了个凳子坐在旁边,鲁锦这才说道。

“你的郡王爵位不能世袭,将来你长子朱暹最多只能继承你齐国公的爵位,而且他若是也要从军的话,也要先读军校,然后最多从尉级军官,也就是连长做起,想当将军也要凭战功升迁,最多有空缺的时候优先考虑,明白了吗?”

“这臣明白了。”朱亮祖一听王爵不能世袭,顿时就蔫了下去,感情这王爵只是个荣誉称号,不能世袭啊,不过儿子能继承国公爵位的话,那倒也还行,但心里总归是略微有些失落。

至于儿子不能继承军职,从军也需要从基层做起,这他倒是不太在意,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是带兵打仗的将领,知道年轻人贸然统领大军,搞不好就要吃败仗丢了性命,自己死了不说,还要葬送朝廷的大军。

毕竟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当一军统帅的,或许连营长这样的级别,普通人练一练,学一学还能胜任,但将军这个级别,那可就真的是既看运气,又看天赋了,不过他相信,儿子有这层关系和基础,就算是从基层做起,也肯定比别人爬的快。

见他点头说明白,鲁锦这才又说道,“你老家六安的土地,就不用想什么特例了,王爵也不能例外,有多少地就得按朝廷的阶梯税照章纳税,若是实在不想交重税,就趁早捐给官府。”

朱亮祖闻言顿时就想说什么,然而却被鲁锦立刻抬手打断,然后才道,“我再跟你说一次,任何时候,都不要打国内土地的主意,朕能给你封个郡王爵位,自然也能把你的爵位收回来!

“不过朕也并非不讲情面的人,作为补偿,朕可以在海外给你封一些地,也是要纳税的,但特许只收十抽一的赋税,至于封在哪里,你可以自己选。”

朱亮祖听完这才稍微安分下来,连忙问道,“可是海外的事臣也不懂啊,陛下原本是打算给臣封在哪里的,又要给臣封多少顷?”

鲁锦闻言当即把桌子上的地球仪拿了过来,指着地球仪说道。

“澄州这里,靠近倭国,气候类似辽东,四季分明,上面都是能种稻谷的上好水田,一年一熟,不过得自己开荒,你要是封在这里的话,朕给你两万亩,十抽一的低税田,你可以招佃户耕种。

“或者南洋的中权府,新斤府,这里气候湿热,水稻可一年三熟,也是两万亩,你自己招佃户开垦耕种,或者不种稻谷,种橡胶树,或是其他香料胡椒之类也可以,你自己选吧。”

朱亮祖盯着地球仪,眼睛转了转,他当即问道,“南洋气候闷热,稻谷一年三熟,可这粮食要是太多了,肯定谷贱伤农,这南洋的粮食,总不能收了再运回国内卖吧。

“臣听说海外的胡椒值钱,种那个应该应该比种粮食赚钱吧,陛下可有什么建议?”

“那就是选南洋了是吧?”鲁锦看了他一眼才说道,“胡椒这些香料之类,终归都是吃食,现在或许价格高昂,但那是因为国内较为稀少,毕竟物以稀为贵,以后的海商只会越来越多,胡椒之类也会越来越便宜,所以你若是为了赚钱的话,朕还是建议你办个橡胶园吧。

“橡胶为朝廷急需之物,有多少朝廷收多少,虽然先期的种植时间较长,得六到十年后才能割胶,但只要开始有了产出,你就不愁销路,而且现在种橡胶树的少,你也能卖上价钱。”

朱亮祖闻言只是略微一尤豫,就点头答应道,“行,那我都听陛下的,陛下肯定不会赚我就是,嘿嘿。”

鲁锦见状点了点头,然后又道,“你也跟着朕那么久了,朕的规矩你应该知道,你只要守规矩,朕也不吝惜赏赐,还是那句话,想要钱可以,没钱了找朕直接要,朕有的是赚钱的法子,随便教你两招就能让你不愁富贵,但绝对不许祸害国内的百姓,懂了吗?”

朱亮祖当即点头道,“陛下放心就是,臣保证不在国内乱来。”

“恩,还有你的王府,朕就不在建康这里给你建了,将来朝廷注定是要迁都燕京的,你看就连朕,现在也是住在这宋朝的旧宫里,都没建新宫。

“等以后迁都在燕京营建新宫时,到时连你的王府也一起建了,朕在新都赐一一座大大的王府,如何?你现在可别着急。”

朱亮祖闻言顿时大喜,当即拱手道,“臣多谢陛下赏赐。”

“恩,暂时就是这些了,你这阵子要是没事,正好把老家的田产处理一下,然后可以派个可靠之人去南洋,让那边的官府张罗给你分田,朕这边也会让礼部给你特制一枚铁券,就当是朕亲自给你写的地契了。”鲁锦见他答应,当即再次说道。

朱亮祖高兴之馀,又尤豫片刻,最后还是说道,“那陛下可还有差事让臣去做,还有那南洋的两万亩田产,若是种那什么胶树的话,岂不是还要近十年的时间才能收获,没了国内老家的土地,臣这几年该怎么过日子?”

“过日子?你还能缺了钱过日子?”鲁锦顿时瞥了他一眼。

“不说朕前后给你的那两万五千银元的赏赐,你和你妻子,父母,都是一品大员,家里各个都有俸禄,还能没了饭吃不成?”

朱亮祖见状顿时讪笑一声,“嘿嘿,臣自然不是那个意思,只是,陛下刚才不是还说,有的是挣钱的法子,臣听说陛下鼓励办工厂挣钱,可是臣又不懂经营,所以这不是才想向陛下讨个营生吗。

“陛下赏赐给臣的那两万多两银子,估计也正好可以拿来做本钱了。”

鲁锦闻言瞪了他一眼,然后这才说道,“下次有话直说,至于工厂,现在没太好的项目给你,等过几个月吧,今年年底之前,朕帮你开一个玻璃厂,保证让你有钱赚。”

朱亮祖闻言大喜,当即没皮没脸的拱手道,“臣谢陛下恩典,嘿嘿。”

“还有其他事吗?”鲁锦又问道。

“还有差事的事,陛下现在就收了臣的兵权,可臣今年也才刚四十啊,这么早就回家赋闲,臣怕是待不住。”朱亮祖顿时委屈道。

鲁锦闻言想了想,试探问道,“那监工你干不干?”

“监工?监什么工?营建新都吗?”朱亮祖闻言一愣,当即问道。

“营建新都倒是不急,而是修路,算了,修路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,你先回去把家事处理好再说,你的职位朕到时自有安排,你想这么早赋闲,朕还不同意呢。”鲁锦当即安慰道。

朱亮祖闻言大喜,只要还有活干就好,连忙拱手称谢,“多谢陛下恩典,那臣就先告退了,臣这几日就先回家乡安排一番。”

“恩,去吧,如今也是封王了,正所谓富贵不还乡,如锦衣夜行,可要朕派些禁卫随行,给你涨涨脸面?”鲁锦开玩笑道。

“那倒不用,臣岂敢用陛下的禁卫,回乡祭祖之事,臣自有安排,绝对不会扰民,陛下放心就是。”朱亮祖顿时连忙保证道。

“恩,这还差不多。”

(本章完)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